SEN學童轉普通小學等1年才評估 蔡若蓮:會加強家校溝通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特殊教育需要(SEN)子女關注組今早與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進行閉門會議,反映學前SEN學童過渡至小學階段支援斷層,以及融合教育對SEN學童支援欠針對性等問題,要求當局增加支援,蔡若蓮承諾會加強與家長及學校溝通,讓家長更了解學校提供什麼支援。 社協社區組織幹事黃文杰表示,會面上有SEN學童家長分享照顧子女的難處,反映學前SEN學童過渡至6歲學齡階段出現斷層。 另外教育局向主流學校發放的學習支援津貼協助照顧SEN學童,但各校SEN學童需要各異,令學校提供的支援服務不到位、欠針對性,建議採用「錢跟人走」津貼模式,讓家長在學校支援不足時自行替子女從坊間購買服務,不局限於由學校安排,並向家長發通告說明其SEN子女所屬支援層及在學校可享什麼支援服務。 育有4名兒子的劉太表示,18歲長子、12歲次子及10歲三子同樣確診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均不獲安排適切支援服務,其中長子和二子只獲安排接受言語治療,學習單字,劉太認為出現資源錯配,兒子享受不到關於專注力訓練的適當治療。至於三子就讀的小學,先按學生成績分類,由於三子學習成績好,不獲老師關注,結果兩周前曾出現情緒問題,對著老師對講機「嗌救命」。 吳…
閱讀全文
  • 0

輕鬆教、輕鬆學 – 聽說讀寫教學策略資源套

輕鬆教、輕鬆學 - 聽說讀寫教學策略資源套 下載 語言能力 語言是人類溝通、思考、學習和記錄文化的主要工具,也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能力結構系統。語言包括口語和非口語,口語即說話,而非口語語言包括文字和符號,其中口語是最簡單直接和有效的溝通方法。 我們理解說話,首先利用聽覺系統接收信息,然後根據經驗和記憶,在大腦解碼,從而明白信息內容。另一方面,我們表達時要根據語言規則,將意念編碼,再透過發音器官,最後把意念用口語或文字表達出來。   兒童的語言發展 兒童在語言發展方面速度驚人,從一歲開始,便有真正的語言表達能力,懂得運用單字單詞,以達到溝通目的。他們會叫喚「爸媽」,也會用「飲飲」、「屋屋」等字詞來表示行動和地點。這些單字單詞具實用價值,因而成為兒童早期的詞彙。此外,兒童在語音發展方面也很有規律,說出的音節通常由輔音和元音組成,例如「ba」、「ma」。 到了歲半至兩歲,兒童便進入雙詞階段,懂得把兩個字或詞組合起來,構成不同的語義和語法關係,例如「車車行」(施事-行動)、「爸爸車」(擁有-被擁有的關係)。不過,他們只會說出想要表達的重要字,把不重要的字略去,即只有實詞而沒有虛詞,例如把「哥…
閱讀全文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