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協助ADHD孩子在疫情下適應各種生活及學習改變 - 陳國齡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是害羞還是「選擇性不語症」?黃汝明 – 精神科醫生
幼兒在零至六歲的階段,家長都特別關注他們的語言發展。可是,並不是每個小孩,都能夠在公眾場合中,表現其與生俱來的說話能力。醫學文獻顯示,全球大約有百分之一的幼童,在某些特定環境下,總是不肯說話。而背後的原因是,他們患上了「選擇性不語症」。
「選擇性不語症」,發病年齡一般為2至5歲。醫學界相信,此病症跟遺傳及環境因素有莫大關係。環境因素方面,經常轉換新環境,如新移民面對新生活,亦有機會誘發病症。研究更發現,若家庭成員中,以超過兩種語言溝通的,孩童的發病率亦會較高。患者在家裏,跟家人溝通可以是滔滔不絕的,但當他們在特定環境下,例如外出、在學校裏,總是說不出話來。患者很多時侯還伴有焦慮症,發病時,出現口乾、肌肉繃緊、作嘔和肚痛等徵狀。
是害羞還是「選擇性不語症」?小朋友在學期初,因難以適應新環境而不願說話,這個很普遍。但撇除開學的適應期,若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以至影響小朋友的學習和社交,家長便切勿掉以輕心。若確診患上「選擇性不語症」,應把握小學階段的黃金治療期。否則,患者升上中學,會出現社交障礙,影響學習成績。長大後,口齒亦會欠缺伶俐,不擅社交。治療…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AD/HD研討會2019
本中心與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將會在2019年10月19日舉辦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AD/HD研討會2019。當天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國際家庭治療協會主席 - 馬麗莊博士擔任專題講座講者,分享家庭如何協助ADHD孩子成長,隨後有AD/HD過來人 - 資深演員黃秋生先生及司儀及演說技巧導師及教練 - 霍彩玲女士作分享,以及多位專家分享如何協助和支援AD/HD學童及其家庭, 內容豐富實用,費用全免(需要交通安排除外),歡迎各位報名參加!有關當天研討會資料如下:
日期 : 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
時間 : 10:30-17:45 (10:15開始登記)
地點 : 香港教育大學大埔露屏路10號C-LP-11演講廳
對象 : 家長、老師、社工及對AD/HD有興趣的人士
費用 :…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總在特定場合沉默?可能是因為學了太多語言
常說現今港童「十八般武藝」,但讓孩子學習多國語言,又或對他們過分保護,原來會使孩子在特定環境下沉默不語,出現「選擇性緘默症」。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孩子如出現選擇性沉默絕不能輕視,因除或會影響學業,嚴重更會出現焦慮症狀,甚至作出如鎅手等行為。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指,一般而言小孩的學習能力很高,惟當壓力過大時,或會出現選擇性緘默症,「任何形式的壓力都可能導致此病症,如家庭問題、學習上遇障礙,得不到滿足感或能力未達要求等,若家族有人曾患焦慮症也會增加風險。」
屬焦慮症 被過分保護會致病
心理學家鄒凱詩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則指,選擇性緘默症屬焦慮症一種,患者的說話能力沒有問題,但會在特定場合沉默,包括學校或在新的學習環境與新同學接觸,而且情況持續1個月及會影響日常生活,「若小孩在小時候學太多語言,或會令小孩感壓力而有焦慮,繼而出現選擇性緘默症。」
傅子健醫生
除學太多語言外,小孩若被過分保護,亦會導致選擇性緘默症。傅子健指,若父母過分保護小孩,會令其失去自立能力,上學後難以獨自適應新環境;他接觸過的選擇性緘默症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