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怕醜? 或是選擇性緘默症

小孩子在一些場合不說話,大家或者以為是怕醜,但如果在特定情景下者對特定人物不說話,而情況持續,便有可能是選擇性緘默症,有言語治療師指出應及早介入治療,否則小孩子將來或會有更嚴重情緒問題。 

言語治療師鄭穎賢(Wincy)表示,選擇性緘默症其實是兒童的焦慮問題,成因包含了先天和後天因素,前者如家族性焦慮症的遺傳,又或兒童天生比較完美主義、性格較偏執;不過有先天條件,亦要有後天因素才會誘發,例如開始上N班或K1,出現分離焦慮症,慢慢演變成選擇性緘默症,其他包括親人離逝、搬屋、轉校等轉變。

因焦慮不說話選擇性緘默症和怕醜的表現類似,但Wincy指出,小孩即使怕醜,如到別人家開派對,在半小時至1小時的熱身後都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互動;又或到新地方上堂,經過首兩堂後都已經適應;而選擇緘默症小朋友由於壓力或焦慮的關係,在派對全程只可跟家人小聲說話,不會與其他人說話,「此症的定義為,當小朋友到一個新環境,第二個月起計,一整個月都有需要說話而不說話的情況發生,而這情況在特定情景下出現,在另一些情景又可以正常說話,就會懷疑患上選擇性緘默症。」

系統減敏法拾回自信不少人以為當小孩成長,不說…

閱讀全文
  • 0

不敢答問題怕跟陌生人對話 非單純害羞 有機會患上選擇性緘默症

小朋友上課特別安靜,老師問問題怎樣也不願意回答,看見陌生人完全不敢對話,甚至搭小巴不敢叫落車,不敢打電話訂座或打給陌生人。很多家長會覺得這是因為小朋友害羞,但其實有可能是患有選擇性緘默症!台灣有研究顯示,平均每250名學童,就有一位患有選擇性緘默症。選擇性緘默症的學童一般表現較爲文靜和不起眼,學習能力亦屬正常範圍,在非特別場合難以察覺,以致不少選擇性緘默症患者均被忽略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言語治療師鄭穎賢姑娘 Wincy本身患有選擇性緘默症,「我好遲先知自己患有選擇性緘默症,我小學一年級開始已經有呢個病,但我一直唔知道呢個係一個問題。直至我做咗幼稚園老師,發現有學生好怕講嘢,但佢哋屋企人就話佢哋係屋企又無呢個問題,我哋之後先發現選擇性緘默症呢個病症,於是我哋就搵方法令學生喺課室講返嘢,而我亦發現原來自己細個都有呢個病。」

病發時完全不能說話

Wincy表示,自己去到實習時又再次病發。「我見心理醫生才知道自己有選擇性緘默症,而且從小學一年級已經有病。選擇性緘默症是焦慮症的一種,病發時會完全講唔到嘢,好像『棘住咗』咁,病人會覺得自己成個人『硬咗』,小朋友會出現流汗…

閱讀全文
  • 0

催眠治療 助SEN孩子提升專注力

催眠是心理治療的方法之一,可多方面應用在小朋友身上,包括改善壞習慣、管理情緒及改善專注力等。註冊言語治療師、亞洲催眠治療及輔導協會會長鄭穎賢,更把催眠治療結合言語治療應用,幫助SEN孩子。

鄭穎賢(Wincy)指出,以催眠治療配合言語治療,較多與自信心及專注力相關。「有些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的小朋友,在接受言語治療時往往難以專注,需要額外的時間令他們冷靜下來。有時一堂50分鐘,卻要用上10至15分鐘才能讓孩子冷靜,會浪費課堂時間,這時便會應用一些催眠技巧,幫助他們縮短冷靜時間,提升學習效益。」她強調,課堂安排會較彈性,言語治療及催眠治療會佔不同的比重,視乎小朋友當時的需要。

Wincy笑言,有家長知道她在課堂上會應用催眠技巧,常開玩笑說「最好彈一彈手指便令孩子乖乖坐定定或自動收聲」,不過,她強調以上情況是絕不可能發生!

加入催眠暗示

對於因社交或情緒問題而尋求催眠輔導的孩子,Wincy會先讓家長了解催眠是甚麼,再與小朋友傾談互動,看看是否適合,或應以哪一種方法提供協助。她強調,催眠很多時都只是應用一些小技巧,也會利用一些小道具,她便常在12蚊店搜羅不同的小道具,如…

閱讀全文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