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害羞還是「選擇性不語症」?黃汝明 – 精神科醫生

 幼兒在零至六歲的階段,家長都特別關注他們的語言發展。可是,並不是每個小孩,都能夠在公眾場合中,表現其與生俱來的說話能力。醫學文獻顯示,全球大約有百分之一的幼童,在某些特定環境下,總是不肯說話。而背後的原因是,他們患上了「選擇性不語症」。

  「選擇性不語症」,發病年齡一般為2至5歲。醫學界相信,此病症跟遺傳及環境因素有莫大關係。環境因素方面,經常轉換新環境,如新移民面對新生活,亦有機會誘發病症。研究更發現,若家庭成員中,以超過兩種語言溝通的,孩童的發病率亦會較高。患者在家裏,跟家人溝通可以是滔滔不絕的,但當他們在特定環境下,例如外出、在學校裏,總是說不出話來。患者很多時侯還伴有焦慮症,發病時,出現口乾、肌肉繃緊、作嘔和肚痛等徵狀。

是害羞還是「選擇性不語症」?

   小朋友在學期初,因難以適應新環境而不願說話,這個很普遍。但撇除開學的適應期,若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以至影響小朋友的學習和社交,家長便切勿掉以輕心。若確診患上「選擇性不語症」,應把握小學階段的黃金治療期。否則,患者升上中學,會出現社交障礙,影響學習成績。長大後,口齒亦會欠缺伶俐,不擅社交。治療…

閱讀全文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