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戲劇治療師協會 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Drama Therapists 香港戲劇治療師協會於二零零九年成立,創會成員共四人,包括余漢傑先生(會長),陳凌軒女士(副會長), 黃靜嫺女士及馬勵勤先生。 成立目的 Our Missions 聯繫本地戲劇治療師,促進專業發展
https://hkadt.wordpress.com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香港戲劇治療師協會 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Drama Therapists 香港戲劇治療師協會於二零零九年成立,創會成員共四人,包括余漢傑先生(會長),陳凌軒女士(副會長), 黃靜嫺女士及馬勵勤先生。 成立目的 Our Missions 聯繫本地戲劇治療師,促進專業發展
https://hkadt.wordpress.com
香港表達藝術治療協會 (簡稱 EATA HK) 於2012年成立,是一個非牟利的專業團體。本會支持本地表達藝術治療師、藝術家、社會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和其他運用多元/跨媒體人士,綜合使用表達藝術的過程,以達至治癒、增進個人成長和社會轉化。 國際表達藝術治療協會訂立 表達藝術的定義是結合視覺藝術、舞動、戲劇、音樂、寫作和其他的創意手法,深化個人成長和社區發展 我們鼓勵在心理、社會工作、輔導、組織發展、社區藝術和教育的範疇內,逐漸運用以多元和跨藝術媒體的手法。透過結合藝術的過程和容許一項藝術媒體流轉到另一項時,我們能夠接觸內在的潛能/資源,達至治癒、自我覺醒和激發創意的功能。
https://www.eatahk.org/
活得妙成年關'注'協會(ADDult Value Association)是一個關注成人AD/HD的非牟利病人自助組織,2012年8月成立,2013年6月在稅務局成功註冊為慈善團體,亦是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病人組織聯盟以及醫管局智友站旗下的成員之一。
http://www.addultvalue.org
「家長講座」暨「義工茶聚」6/2019 主辦: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日期: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時間:2:30 - 5:00pm (2:15pm開始登記)地點:香港灣仔駱克道3號5樓502室演講廳 (香港小童群益會)
主要對象: 懷疑或確診ADHD兒童的家長/照顧者
專題講座: 「如何提升ADHD子女的自控能力」(2:30 - 4:00pm)
講座內容 : 讓家長認識及掌握如何在家中協助ADHD子女訓練自控能力(包括情緒與行為)
講者 : 蘇玉芝博士 (葵涌醫院高級臨床心理學家)
義工茶聚 (4:00 - 5:00pm)
內容 : 讓會員義工了解協會目標、架構、發展方向及義工參與途徑
名額 : 80名 (會員優先,報名從速,額滿即止)費用:全免
網上報名 : https://forms.gle/9sddsUa9TU69rpph7截止日期 : 2019年6月25日(星期二)
電話查詢:63564053入會申請表格 : http://goo.gl/forms/CHsM94RjYfmsuBBW2 協會網址: http://www.adhd.org.hk
*成功申請之參加者將會以電郵確認 *
惡劣天氣安排:如於開始前2小時黑雨、八號或以上颱風訊號,則取消活動;一般下雨、黃雨、紅雨、一號、三…
▲ 陳倩茹為兒子修讀言語治療課程。
前有線電視新聞主播陳倩茹(Ellen),當過15年新聞工作者,為了家庭毅然放棄熱愛的工作轉職公關。幼子2歲多時,證實患有自閉症及中度智障,無法與人溝通,引發嚴重情緒問題。Ellen除了帶兒子四出治療,亦修讀碩士課程,投身言語治療師的專業,助兒子改善行為問題。
育有一對分別13及10歲兒子的Ellen,於1993年加入有線電視新聞,任職記者及主播,直至2008年,為了騰出更多時間照顧當時1歲多的大仔,轉職至大學任公關。Ellen表示,大仔天資聰穎,1歲已可以簡單短句對答,上學後成績亦一直名列前矛,毋須父母擔憂。
▲ Ellen形容,患有自閉症的幼子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受訪者提供)
不久後,細仔出生,雖然至2歲仍未懂說話,但Ellen一直以為他只是發展速度較慢。後來發現他不時自轉、叫他也不理會人,無緣無故又發脾氣,在街上滾地等。與母嬰健康院醫生和護士會面後,細仔在兩歲半確定有自閉症傾向及中度智障,3歲便入讀特殊學校。
Ellen坦言,作為父母聽到壞消息,當然會不開心,甚至半信半疑,但很快她便面對現實。
與其自怨自艾,不如把握時…
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在本港常是被忽略的一群,不少家長有感本地學校支援不足,有經濟能力的或會選擇遠走海外,讓孩子在不同土壤下栽培成長,當中不少學生都能重新抓着目標,發揮所長。
據教育局的數據顯示,2017/18學年全港中小學約有4萬多名學生有特別教育需要,當中包括患有讀寫障礙、過度活躍症、言語障礙及自閉症等。
近年,不少家長有感本港的填鴨式教育及競爭文化,令學生承受不少壓力,對SEN孩子更是苦不堪言,因而寧可送孩子到海外升學,希望可以令他們重拾自信。
家長張太的兒子既是資優,同時患讀寫障礙和專注力不足ADHD,去年決定到英國升學。「當地學校會保障SEN學生,更有專責部門跟進。我們申請時如實報備兒子的情況,校方很熱心提供協助,也沒有影響入讀機會。」
她坦言在香港,孩子要努力配合制度;但在當地,是制度配合孩子的學習需要。「校方經評估後,建議為他加長考試時間,並因應他的個別情況作不同調適。其實不少在香港教育下感挫敗的孩子,去了外國都可以讀得很出色。」
共融校園
Hopeland Academic教育中心大衞叔叔指出,英國Office of Standards in Education曾向當…
This is Isaac Tang, I'm the OTA in Sha Tin Public School ( mild grade special school),I'd like to ask for the quotation of OT supervision service ( for the fresh grad. OT ii) to our OT ii staff.Best wishes,Isaac Tang97358725沙田公立學校地址: 大圍積輝街15號電話: 2691 1492
Email: tang_isaac@ymail.com
19歲陳樂男翹著媽媽Anita的手散步,兩母子非常溫韾。樂男很單純,笑容真摰,問他如何慶祝即將來臨的母親節,他只說出一字︰「無!」再問他有何說話跟媽媽說。他字字鏗鏘如同機械人說︰「祝媽媽母親節快樂!」
行徑及說話不似一般19歲男孩的他,從小確診患有嚴重自閉症及智障,說話能力尤其弱,至7歲時才懂說話。媽媽Anita表示兒子比別人成長慢,按自己的進程成長。
▲ 19歲的陳樂男與媽媽Anita感情要好。(曾有為攝)
嚴重自閉智障兒
兒子小時候不懂說話,至1、2歲也沒有言語能力,1歲多時只愛圓形的物件,如波、車輪、杯等等,很喜歡看它們在轉。當時帶兒子看醫生排期評估,被診斷出有嚴重自閉症及智障。
Anita當刻心情低落,甚至埋怨︰「為何是我?」不過,個性樂觀的她,3天後已醒過來,積極面對。她一直喜歡小朋友,充滿耐性,明白每個孩子不一樣,不用比較。然而,照顧自閉兒,媽媽回想最困難是溝通。
丈夫為兒子改花名是「小暴龍」,他沒有語言能力,經常以哭鬧表達情緒,加上自閉孩子有固執個性,像是平日外出行走的路線不一樣,他會不接受,可以哭上半小時。他曾經有一段短時期會…
Hong Kong Sandplay Therapy Association (HKSTA)
香港沙遊治療學會 Hong Kong Sandplay Therapy Association The Hong Kong Sandplay Therapy Association (HKSTA) i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established to train, support, and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andplay therapy.
https://hksandplay.org
常說現今港童「十八般武藝」,但讓孩子學習多國語言,又或對他們過分保護,原來會使孩子在特定環境下沉默不語,出現「選擇性緘默症」。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孩子如出現選擇性沉默絕不能輕視,因除或會影響學業,嚴重更會出現焦慮症狀,甚至作出如鎅手等行為。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指,一般而言小孩的學習能力很高,惟當壓力過大時,或會出現選擇性緘默症,「任何形式的壓力都可能導致此病症,如家庭問題、學習上遇障礙,得不到滿足感或能力未達要求等,若家族有人曾患焦慮症也會增加風險。」
屬焦慮症 被過分保護會致病
心理學家鄒凱詩
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鄒凱詩則指,選擇性緘默症屬焦慮症一種,患者的說話能力沒有問題,但會在特定場合沉默,包括學校或在新的學習環境與新同學接觸,而且情況持續1個月及會影響日常生活,「若小孩在小時候學太多語言,或會令小孩感壓力而有焦慮,繼而出現選擇性緘默症。」
傅子健醫生
除學太多語言外,小孩若被過分保護,亦會導致選擇性緘默症。傅子健指,若父母過分保護小孩,會令其失去自立能力,上學後難以獨自適應新環境;他接觸過的選擇性緘默症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