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O積木治療」的調適理念和內容
學前階段的自閉症幼兒,因受到認知能力、語言能力、專注力等因素限制,令他們在參與「LEGO積木治療」時遇到不少困難。因此,我們在勒高夫博士提出的「LEGO積木治療」的基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調適,使它更能符合學前自閉症幼兒的學習需要,以提升治療成效。
此外,我們亦把心智解讀理論(Theory of Mind)融入到「LEGO積木治療」中。由於自閉症幼兒缺乏心智解讀的能力,以致未能推測及了解他人的心理狀態從而作出適合的回應和調節自己的行為,令他們在社交溝通方面遇到很大的挑戰(香港耀能協會,2005;香港耀能協會,2014)。因此,調適后的「LEGO積木治療」(此書所提及於本會推行的「LEGO積木治療」,皆指調適后的幼兒「LEGO積木治療」)中加入了桌檯屏障(barrier stand)作為其中一種輔助工具。桌檯屏障除了能營造自然的溝通需要之外,亦有助幼兒建立「簡單及複雜的立場替換」能力,以及「看見引致知道」的基礎信念(香港耀能協會,2005)。相關的調適內容如下:
1.由四種訓練模式改為三個階段的小組訓練
勒高夫博士提出的「LEGO積木治療」共有四種訓練模式,分別為:
- 個別訓練及基礎技巧(individual training and pivotal skills)、
- 二人共同建構(collaborative building with 1 peers)、
- 三人共同建構(collaborative building with 2 peers),及
- 個別訓練 – 溝通技巧(social communication – individual therapy)。
我們留意到學前的自閉症幼兒較難掌握「二人共同建構」及「三人共同建構」中需要的社交技巧, 如:共同專注、分享意念、修補溝通失誤、提點朋輩等,故我們把「LEGO積木治療」修改為三個階段的小組訓練,讓幼兒能逐步學習所需的社交溝通技巧。
階段一
二人小組,以協助幼兒學習引發溝通及修補溝通失誤為主要目標。
階段二
四人小組,利用建構性環境誘發幼兒間的分享和建立他們的解難能力。
階段三
三人小組,要求幼兒們在一個較低結構性的環境中,利用第一及第二階段中已學過的社交溝通技
巧來完成共同目標。
透過三個循序漸進的訓練階段,成人可逐漸減少提示,並慢慢提升對幼兒社交溝通技巧的要求,讓學前階段的自閉症幼兒更容易掌握參與「LEGO積木治療」所需的社交技巧。
表一顯示勒高夫博士的「LEGO積木治療」及本會推行的「LEGO積木治療」訓練模式的比較。
「LEGO積木治療」(LEGO®-Based Therapy)(LeGoff, 2014) | 本會推行的「LEGO積木治療」 |
四個訓練模式: | 三個小組訓練階段: |
模式一(個別訓練及基礎技巧):
學習基本積木結構技巧、基本小組守則及溝通技巧 |
沒有此特定訓練模式 |
模式二(二人共同建構): 以供應者(Supplier)和建造者(Builder)的分工模式,兩位幼兒結合作建構積木模型 |
第一階段:二人小組
以「負責俾」(供應者)和「負責砌」(建造者)的分工模式,兩位幼兒合作建構一個目標積木模型 |
第二階段:四人小組
以兩位「負責俾」及兩位「負責砌」的分工模式,四位幼兒合作建構一個目標積木模型 |
|
模式三(三人共同建構):
以創造者(Engineer)、供應者和建造者的分工模式,三位幼兒合作建構積木模型 |
第三階段:三人小組
以「負責創造」(創造者)、「負責俾」及「負責砌」的分工模式,三位幼兒合作建構積木模型。 |
模式四(個別訓練–溝通技巧):
透過個別訓練,加強兒童「LEGO積木治療」小組中所學習過的社交溝通技巧,如解難能力的提升 |
沒有此特定訓練模式 |
2.於較後的訓練階段才引入「共同創作活動」
勒高夫博士提出的「LEGO積木治療」模式二及模式三(即「二人共同建構」及「三人共同建構」)的訓練中,分別包含了以下兩種小組活動形式:(1)「協作建構目標模型」,要求兒童一同合作建構一個指定目標模型及(2)「共同創作活動」,組員可自由創作積木模型,或利用樂高積木進行角色扮演。「共同創作活動」能引發兒童間的社交溝通及互動,但同時對參與者的創意及社交溝通技巧要求亦較高。
我們選取了有固定流程和明顯規範的「協作建構目標模型」作為第一及第二階段的訓練模式,以結構化的活動營造適合自閉症幼兒學習特性的環境,使幼兒能專注學習基本的社交溝通技巧。隨著訓練階段的遞進及幼兒能力的提升,活動的規範將逐漸減少。第三階段的訓練加入「共同創作活動」的概念,幼兒可自行分配角色,並共同創作喜愛的積木模型。
本會推行的「LEGO積木治療」於較後的訓練階段才引入「共同創作活動」,能確保參與。「共同創作活動」的幼兒已掌握基本的社交溝通技巧,是他們能順暢地共同創作積木模型。
3.各種輔助工具的附加
(A)桌檯屏障(barrier stand)
本會在推行「LEGO積木治療」時,於第一及第二階段加入了一個桌檯屏障(barrier stand)來營造自然的溝通需要,並協助幼兒建立心智解讀中「簡單及複雜的立場替換」和「看見引起知道」的基礎信念。
「負責砌」的幼兒坐在桌檯屏障的正面,能夠看到目標模型相片;「負責俾」的幼兒坐在桌檯屏障的背面,不能看到目標模型相片。
「負責俾」的幼兒須負責找出完成目標樂高模型所需的樂高積木部件,但因他看不到目標模型相片,故此他需要向「負責砌」的幼兒發問問題【如:「你要咩呀?」、「係唔係呢個呀?」】來了解和確認所需的樂高積木部件。
「負責砌」的幼兒需要掌握心智解讀中「簡單及複雜的立場替換」的概念,明白桌檯屏障的兩面有所不同,因此「負責俾」的幼兒並不能看到目標模型照片。透過應用「看見引起知道」
的心智解讀信念,「負責砌」的幼兒需更明確地向「負責俾」的幼兒描述自己的要求,才能得到所需的積木部件。
(B)名牌
為使幼兒更容易理解自己的角色,本會將「供應者」、「建造者」及「創建者」分別重新命名為「負責俾」、「負責砌」「負責創造」。活動開始時,每名幼兒都會帶上寫有角色名稱的名牌,清楚表示角色分工,。在交換角色時,幼兒亦需交換名牌,協助幼兒理解交換角色的意思。
(C)句式字樣
學前階段的自閉症幼兒可能會受到語言能力的限制,而較難參與「LEGO積木治療」。有見及此,我們按幼兒的個別需要及訓練目標,提供了常用的句式字條作為視覺提示。
句式字條的內容會根據不同的訓練階段和目標而作出修改。例如在第一階段中,幼兒需學習發問問題的技巧,因此可使用「你要咩呀?」的句式字條作提示;第二階段中幼兒需學習向其他幼兒尋求協助,因此可使用「你有冇__積木呀?」的句式字條。訓練時,句式字條會貼在桌上作視覺提示,以引導幼兒以語言達致社交溝通。
4「等級計劃」(The ‘Lego Club’ Level System)的取捨
勒高夫博士提出在進行「LEGO積木治療」時,可利用「等級計劃」來加強參加者的學習動機。「等級計劃」把參加者劃分成不同的等級,由第一級的「樂高積木協助者」(LEGO® Helper)、到「樂高積木建造者」(LEGO® Builder)、「樂高積木創造者」(LEGO® Creator)、「樂高積木專家」(LEGO® Master)、以至最高等級的「樂高積木天才」(LEGO® Genius)。設立「等級計劃」能鼓勵參加者積極學習各種社交溝通或樂高積木建構的技巧,從而提升他們的等級。
本會於學前服務單位推行「LEGO積木治療」時,要求幼兒於每節課堂中均嘗試擔當不同的角色(「負責砌」、「負責俾」和「負責創造」)。考慮到部分的幼兒可能會對角色名稱及「等級計劃」中的名稱產生混淆(例如:你的等級是「樂高積木創造者」,但你現在的角色是「負責俾」),故此我們並沒有採用「等級計劃」。而機構或導師可按兒童的實際需要決定是否採用「等級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