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承諾,將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納入常規服務,並承諾增加名額以達到「零等候」,惟計劃只涵蓋學前教育。有家長反映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升小後出現斷層問題,相關治療和學習訓練次數大減,學童能力出現倒退現象。

黎太的女兒現就讀小一,四歲時確診有自閉症,兩年後再發現同時有專注力失調和過度活躍症,升小學前曾接受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的服務,包括言語治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並由社工跟進個案,每月接受近8至9次治療,情緒波動漸受控。

惟去年升小一後,「本來有的訓練沒有了,不能再跟社署」,學校的支援只限於調整功課量、情緒支援和每隔一個多月才有一節的言語治療。黎太及後發現,女兒「以前識的事物全不記得,肌肉耐力倒退」,最後要自費替女兒購買坊間的言語及職業治療服務,每月花近3千多元,「用的都是積蓄,總有一天花光」,她盼政府提供學習支援劵,資助家長外購服務。

余太的兒子,現時諗小三,4歲確診有過度活躍症,升小一首天,校方已察覺他有特殊需要,小一整年為他安排小組訓練,惟升小二後,因名額有限而未能繼續參加小組訓練,其後發現兒子「學習好有困難,夜晚做功課做到11點幾」,考試成績亦不理想。

余太亦曾自費帶兒子到坊間接受藥物治療,惟藥物效果不大,最後余太向學校負責融合教育的老師求助,盼能在考試安排上作調適,惟校方以「會被標籤」為理由拒絕延長考試時間,致電教育局相關部門亦不獲理會。余太其後向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求助,最後才獲教育局介入,為兒子在各學科延長作答時間15分鐘,兒子現在終於能完成整份試卷,平均分數亦有所上升。

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特殊教育「推咗20年,好似剛剛起步」,期望政府確保特殊教育統籌主任由有經驗的主任級老師擔任,做好資源統籌和支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