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珏琳姑娘】
作者為聖雅各福群會樂寧兒童發展中心言語治療師
家長常常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各式各樣的興趣班早在孩子半歲大已經可以參與了,其中音樂班也是家長的熱門選擇。孩子年幼,上音樂班的目的並不是望子女成為音樂家吧?其實音樂活動除了能讓孩子學習到唱歌或演奏的能力,也是讓孩子發展語言前技能的一個好媒介!
先解釋一下甚麼是語言前技能吧!語言前技能就是兒童能明白別人的說話或自己說話前所建立的技巧,包括建立溝通的基礎和探索世界的能力。以下讓我來介紹兩個可提升語言前技能的簡單音樂活動吧!
語言前技能(一)共同專注
溝通是需要兩個人一起談及相同的事情才能成事的,如果一個人在說:「我好口渴」,但另一個人說:「我頭先搭巴士」,明顯他們並非在進行有效的溝通。因此孩子也要建立與其他人專注於同一個活動的能力!
音樂活動:咚咚四圍打
孩子拿著鼓棍,大人拿著鼓。先把鼓放在孩子前面,讓他練習一下如何用鼓棍打鼓,之後大人把鼓與孩子的距離拉遠,要孩子留意大人把鼓移到那裡才打下去。如孩子能留意鼓的位置,大人可以同時唱歌,要孩子在歌曲中特定位置才打鼓。
語言前技能(二)輪流作轉
溝通除了需要共同專注,還要懂得輪流作轉。如果兩個人同時說話,又或者一個人不停說話,不給予對方任何回應的機會,這些情況下,我們都沒有可能成功地交流。因此,孩子也要學懂與別人輪流互動的能力啊!
音樂活動:你我齊齊碌
孩子和大人面對面坐著,把雨聲筒打橫放在桌上。大人先推動一下雨聲筒以沙沙聲吸引孩子的注意。孩子注意到雨聲筒後,大人把雨聲筒推向孩子,著孩子也同樣地把雨聲筒推回給大人。為加強給孩子的語言輸入,大人在自己推出雨聲筒前,也先說「推」,讓孩子明白這動作就是「推」。如孩子已掌握互相推筒的動作,大人可以同時唱歌或播放音樂,大人和孩子在歌曲中特定位置才推筒。
家長也可以自製雨聲筒啊!找個圓型樽,加入米或豆後緊閉樽蓋,放在桌子上推也能有同樣效果呢!
無論你的孩子是否已懂得說話,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試試以上的活動啊!因為以上都是非語言溝通的能力,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交流中都不可缺少的。希望孩子可以在享受音樂活動之餘,溝通技巧也獲得提升吧!
如對言語治療有任何查詢,歡迎致電2596 2500或電郵ujwcc@sjs.org.hk查詢。
言語治療師 吳珏琳
理學士(言語及聽覺科學)
文學碩士(音樂)
學位教師教育文憑(音樂教學專業)
音樂治療專業證書(特殊需要兒童)
奧福音樂教學法(第一及第二級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