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別不童﹕SEN孩子習泳「覺醒」 學自理好時機
【明報專訊】運動的好處,多不勝數,對於SEN孩子來說,裨益更大。恆常的運動,不單能提升SEN學童的體能,原來對改善他們的情緒及專注力也十分有幫助,而通過團體運動,還讓孩子學習與人合作、溝通的技巧,脫胎換骨。
文︰李樂嘉、沈雅詩
圖︰蘇智鑫、馮凱鍵、沈雅詩、受訪者提供
星期日的將軍澳景嶺書院游泳池,既沒有公眾泳池的人頭湧湧,也不見游泳健將拚命操水,反而有一班SEN孩子正在學游泳。專為SEN人士而設的特殊泳班,由香港特殊需要人士游泳學院(特泳學院)舉辦,史丹福游泳學校則提供泳池等硬件輔助。
由於學員患有自閉症、智障等,對聲音特別敏感,故泳班開始前會提早「清場」,只有教練和學員進入泳池範圍。此外,教練們全都修讀過香港游泳教師總會的課程,透過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心理學家的講解,認識SEN的行為和情緒表現,並通過實習來吸收經驗。
建立信心 加強四肢協調
辦特殊泳班的預備工夫,肯定比一般泳班多,特泳學院副院長馬嘉慧卻深感值得,「論學業,SEN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相差很遠,但他們有機會掌握一項運動,成為他們信心來源」。她分享道,試過有嚴重智障的小朋友學了5年游泳後,可以參加渡海泳,在無任何工具輔助下…
閱讀全文
「LEGO THERAPY 積木治療」的起源與發展
「LEGO積木治療」的起源與發展
「LEGO積木治療」是一套針對自閉症兒童社交溝通障礙的介入方法。他運用一種能有效引起自閉症兒童興趣的玩具「樂高積木」作為媒介,配合小組樂高積木建構遊戲(collaborative building)來營造自然社交環境,以引發幼兒之間的社交溝通(LeGoff, 2004;Owen et al., 2008; LeGoff, Krauss & Allen, 2012; LeGoff et al., 2014)。
「LEGO積木治療」的發展
「LEGO積木治療」的研究起源於神經心理學家勒高夫博士(Dr. Daniel B. LeGoff)。他在發表的文章中提及到一件讓他開始研究「LEGO積木治療」的事件。勒高夫博士有一次於診所內偶然看到有兩位患有亞氏保加症的8歲男孩正在熱烈地進行討論。他們互不認識,但因留意到對方都帶來了樂高積木,因而開始自發的交談和分享(LeGoff, 2004; LeGoff et al., 2012; LeGoff et al., 2014)。再觀察到這兩位孩子的互動后,勒高夫博士便邀請他們一起參與以樂高積木作為訓練媒介的結構化小組訓練,形成了「LEGO積木治療」的雛型。及後,「LEGO積木治療」逐漸發展起來,勒高夫博士和其他學者亦對它的有效度作出了系統性的研究。時至今日,「LEGO積木治療」已應用至不同的國…
閱讀全文
將中文字逐個部首、部件拆開,以故事串連,讓有讀寫障礙的兒子容易了解。
旁人輕易分辨得清的英文字母「b」、「d」,在讀寫障礙學童眼中,不是一件易事,準教師陳潁釗小學時便經歷過。認字先天不足,執筆寫字左右反轉、東歪西倒,費盡心機溫習考試,卻只取得三十多分,幸得良師、母親不斷支持,逐步改善,最終在中學文憑試英文科取得5*。他盼以教師身分扶助學生,就如當年老師鼓勵他一樣,將正能量傳下去。
二十三歲的陳潁釗,修讀教育大學英國語文教育榮譽學士,即將畢業。談起他去年於主流小學實習經驗,他稱,最深刻是遇到一名有讀寫障礙的小五生,從對方身上看到昔日的自己。
陳潁釗小三時確診患有語文讀寫障礙,經常把「p」字寫成「q」,中文字的部件放錯位置,加上手部乏力,執筆書寫很困難,甚至乎已經拼命溫習,考試成績仍未如理想。他多年後仍記得,當時看着三十多分的英文考試卷,有多沮喪和失望,但老師的鼓勵推動他向前走,「他沒有責怪我考得差,知道我有付出,又說每人都試過考得好或不好,着我不要太介懷。」
除了老師,母親亦給予陳潁釗很大支持,包括構思不同小遊戲,將中文字逐個部首、部件拆開,以故事串連,讓兒子容易了解。
陳潁釗以學寫「碧」字為例,「折開王、白、石三部分,說成『王』先生與…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