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討經調試的「LEGO積木治療」的治療成效,本會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間於香港耀能協會的特殊幼兒中心推行了為期半年的試行計劃。
是次試行計劃挑選了中心內其中一組幼兒(共7名,3男4女)參與。他們的平均年齡為4歲5個月,其中5名幼兒確診為自閉症,另外兩名幼兒則確證為發展遲緩。7名幼兒的整體能力大約為4歲。
在試行計劃期間,該組幼兒於中心內接受每星期一節,每節30分鐘的「LEGO積木治療」。言語治療師及幼兒老師在幼兒接受治療前後的「LEGO積木治療」課堂進行了錄影及觀察,並以下列四個範疇來評估幼兒社交溝通表現的進展:(記錄表請參看附錄二)
A. 運用語言達到不同溝通功能(communication function)的情況,如:
發問問題、表達要求、對身邊的事物發表意見、修補溝通失誤等。
B. 展示社交互動行為(social interaction behavior)的情況,如:
與溝通對象分享樂高積木或興趣、提供協助、與同儕進行協商等
C. 不恰當行為出現的情況,如:
推撞,踢或咬組員、在未經別人同意就拿取物件、或不遵從小組的合作原則而自行拼砌樂高積木等
D. 「LEGO積木治療」課堂中的活動參與度
0至10分
(0分:完全沒有參與;10分:最高程度的參與)
實驗結果
表二顯示了該組幼兒在參與「LEGO積木治療」前及後課堂表現的比較。
表二:幼兒在參與「LEGO積木治療」前及後課堂表現的比較
接受治療前 | 接受治療后 | ||
範疇一:
運用各種溝通功能的情況 |
表達要求 | 3 | 5 |
發問問題 | 2 | 5 | |
評價 | 2 | 4 | |
修補溝通失誤 | 1 | 5 | |
發表意見 | 1 | 3 | |
範疇二:
運用社交行為的情況 |
分享 | 1 | 4 |
提供協助 | 1 | 4 | |
進行協商 | 1 | 3 | |
範疇三:
不恰當行為出現的情況 |
間中出現 | 極少出現 | |
範疇四:
「LEGO積木治療」課堂中的活動參與度 |
非常高的參與度
(8至9分) |
0 = 沒有出現;1 = 極少出現;2 = 甚少出現;3 = 間中出現;
4 = 時常出現;5 = 經常出現
參與「LEGO積木治療」前幼兒的表現
在接受「LEGO積木治療」前,幼兒們的溝通功能種類較為狹窄。「負責俾」的幼兒很少主動詢問「負責砌」的幼兒需要什麼樂高積木。當他們未能聽清楚對方的要求時,也不懂得要求對方作出澄清。「負責砌」的幼兒間中能向「負責俾」的幼兒作出要求,但極少作出評價及發表意見。有時候當「負責俾」的幼兒提供了錯誤的積木部件時,他們也未能有效修補這種溝通失誤。
社交互動行為方面,幼兒在活動中較少與同儕分享及互相幫忙,再建構積木的過程亦很少進行協商。小組活動中亦偶有出現不恰當行為,如未有取得別人同意便自行拿取積木。
幼兒們對積木建構活動非常感興趣,但因未能掌握合宜的社交溝通技巧,引致間中出現各自把玩積木,而非在共同協作下建構一個積木模型的情況。
參與「LEGO積木治療」後幼兒的表現
在參與了約半年、共三個階段的「LEGO積木治療」後,幼兒與朋輩之間的互動明顯有所增加,他們的溝通功能亦更趨多元化。幼兒能夠掌握基本的溝通功能,如發問問題、要求物件及修補溝通失誤等,令共同建構的過程變得順暢。其中,幼兒在擔任「負責砌」的角色時會運用較多的表達要求及修補溝通失誤的技巧,而在擔任「負責俾」的角色時則會作出較多的詢問。除此之外,幼兒亦較之前願意主動作出評價和表達自己的意見。
社交互動行為方面,幼兒們在接受「LEGO積木治療」後比之前更願意在積木建構活動中與別人作出分享和提供協助。間中亦會出現跨組別的合作,例如當其中一組找不到目標的樂高積木部件時,另一組的組員會願意與他們分享自己的樂高積木部件。當在小組內意見有分歧時,他們亦會嘗試以語言去商討和解決問題。
至於活動參與度方面,幼兒們於訓練期間非常積極參與活動(活動參與度達8分或以上)。可見「LEGO積木治療」的活動能吸引學前幼兒的興趣及推動幼兒參與訓練,增加學習成效。
言語治療師和幼兒老師留意到該組幼兒能夠使用於「LEGO積木治療」學過的技巧來修補日常溝通失誤或向別人發問,顯示「LEGO積木治療」的訓練成果能類化至日常生活中。在試行計劃的半年期間,幼兒們在中心日常流程中的交流亦增加了不少,例如他們會在午休時間及和組活動時間展示更多的自發性社交互動,甚至自發進行社交遊戲。
然而,「LEGO積木治療」在本港的成效研究仍處於起步階段。香港耀能協會現正在多個學前服務單位推行「LEGO積木治療」,期望能搜索更多有關治療成效得數據,以優化相關的訓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