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 「齊齊學詞彙」 & 「齊齊學發音」工作坊

「齊齊學詞彙」 & 「齊齊學發音」工作坊 為了給家長提供資訊以幫助小孩更好地發展語言,我們將會在以下日期舉行 「齊齊學詞彙」和「齊齊學發音」工作坊。 日期:2018 年 10 月 6 號,10 月 20 號,11 月 10 號 (星期六) 時間: 10:00 – 11:30 (齊齊學詞彙) 13:00 – 14:30 (齊齊學發音) (每堂一個半小時) 地點:中文大學 工作坊會有專業人士教導家長粵語聲母和韻母的發音方法,還會講解涉及這些 語音的日常生活詞彙,讓小孩可以多練習。另外,我們亦會解釋如何使用我們 的網上平台去鞏固所學的發音技巧。 課程結束後我們將會頒發一份證書。 如有意參加,請填妥以下報名表格並交回香港中文大學教研樓二座 203 室,或 是透過電郵 info@speakalongcuhk.com 提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來電 +852 3943 5538 或透過以上電郵聯絡我們。
閱讀全文
  • 0

兒子就讀學前教育時,每月共有4次治療,但自升讀小學後卻遞減至一次,她坦言:「好有落差!」

為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教育局以「三層支援模式」向主流學校提供不同級別的資助額,為不同程度的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提供學習支援。 不過有家長指出,至今仍不知子女的資助級別,言語等的相關治療更較學前教育時大減四倍。她又指,校方並無交代進度報告,令家長難以掌握實際情況。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智愛家長會指出,支援模式的制度透明度不足,家長難以得知子女的受惠情況,而校方亦無向家長匯報治療進展,家長難以在家中配合治療,影響成效。 家長:好有落差! Pingu的兒子現就讀小一,早前被確診語言遲緩及專注力不足。她指出,校內並無提供「支援服務學習進度報告」,學校雖然每月安排一次語言治療,惟治療師從來未有談及進度,「有時候都唔知小朋友係學校做咗咩,屋企都未必訓練到。」她更指出,至今亦不知兒子的支援級別。 她又指,兒子就讀學前教育時,每月共有4次治療,但自升讀小學後卻遞減至一次,她坦言:「好有落差!」 影響治療進度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智愛家長會主席何詠霜指出,制度透明度不足,加上資助的運用由校方負責,家長難以得知子女可受惠多少資助金額。她建議局方加強對「校本支援服務」的監察,讓家長更了建子女所獲的支援及安…
閱讀全文
  • 0

個仔唔講野點算?家長自己可以做乜先?

個仔唔講野點算?家長自己可以做乜先? 孩子兩歲多了,仍未開始說話,眼見身邊同齡的孩子有些已經開始說短句,甚至和爸媽「有傾有講」,作為父母自然開始擔心孩子的發展——孩子會說話嗎?為什麼孩子仍不說話?如果孩子不說話,我可以做什麼去幫助他? 孩子學會說話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們必須建立好良好的基礎,才能學習運用言語。很多遲說話的孩子,就是在這些基礎上出現問題。 那麼,這些基礎究竟是什麼? 開口說話的基礎──語前技巧 語言學習看似是很自然的事,但其實當中牽涉孩子很多不同的能力,統稱為語前技巧。 以下是其中一些孩子在說話前要掌握的技巧: 共同專注 共同專注是指孩子能與成人一起專注於同一物件或事情上的能力,並會關心成人的反應,而不是只有自己沉迷其中。我們日常的溝通正是兩個人圍繞一個主題互相交流的過程,所以孩子與成人一起參與同一事情,是展開溝通前的一個重要基礎。 例子:當爸媽和孩子一起玩時,公仔在盒中彈出來,孩子會看大人的反應,再看看玩具。 輪流 和共同專注一樣,輪流亦是溝通的基石。試想想,我們平日談天不就是你一句,我一句嗎?孩子和成人於一個活動中輪流作轉,就是其中一個他們學…
閱讀全文
  • 0

升小學後跟進治療急減 自閉童情況倒退 家長指政府支援現斷層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去年承諾,將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納入常規服務,並承諾增加名額以達到「零等候」,惟計劃只涵蓋學前教育。有家長反映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升小後出現斷層問題,相關治療和學習訓練次數大減,學童能力出現倒退現象。 黎太的女兒現就讀小一,四歲時確診有自閉症,兩年後再發現同時有專注力失調和過度活躍症,升小學前曾接受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的服務,包括言語治療、物理治療、職業治療等,並由社工跟進個案,每月接受近8至9次治療,情緒波動漸受控。 惟去年升小一後,「本來有的訓練沒有了,不能再跟社署」,學校的支援只限於調整功課量、情緒支援和每隔一個多月才有一節的言語治療。黎太及後發現,女兒「以前識的事物全不記得,肌肉耐力倒退」,最後要自費替女兒購買坊間的言語及職業治療服務,每月花近3千多元,「用的都是積蓄,總有一天花光」,她盼政府提供學習支援劵,資助家長外購服務。 余太的兒子,現時諗小三,4歲確診有過度活躍症,升小一首天,校方已察覺他有特殊需要,小一整年為他安排小組訓練,惟升小二後,因名額有限而未能繼續參加小組訓練,其後發現兒子「學習好有困難,夜晚做功課做到11點幾」…
閱讀全文
  • 0

言語治療專業在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下獲認證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今日(四月十九日)宣布,香港言語治療師公會(言語治療師公會)在「認可醫療專業註冊先導計劃」(先導計劃)下獲得正式認證,獲授權為認可醫療專業團體,負責管理言語治療師名冊。言語治療是首個在先導計劃下獲認可的專業。 陳肇始教授與醫療專業人員聚會致辭時表示,認同先導計劃的重要性,一方面可確保醫療專業水平,同時透過為市民提供資訊,協助他們作出決定,保障市民福祉。 陳肇始教授續說:「在專業自主的原則下,政府推展先導計劃以強化現時無須進行法定註冊的醫療專業以學會為本的註冊安排,以期推廣專業的優良服務水平,並為市民提供更多資訊。」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學院)是先導計劃的獨立認證機構。根據學院的評估,言語治療師公會在團體的管治架構、運作成效、風險管理和質素改善、註冊標準、教育和培訓要求,以及名冊管理符合認證標準。衞生署基於學院的建議,向言語治療師公會發出正式認證。 言語治療師公會作為獲認可的醫療專業團體,獲衞生署授權可於其網頁及簽發予會員的註冊證明書上使用「認可標誌」,讓公眾容易識別。言語治療師公會會員亦可在名片上使用「衞生署認可言語治療師…
閱讀全文
  • 0

訓練口肌改善吞嚥 防鯁喉意外

今年先後發生兩宗兒童鯁喉不治的意外,為不少家長敲響警號,更引起大家高度關注兒童進食的安全問題。其實除了食物大小和形狀,口肌發展及吞嚥時的肌肉控制不成熟,亦有可能導致吞嚥障礙,隨時危及性命! 文︰陳靜珊 「孩子始終是孩子,不要誤以為孩子變聰明了,生理上會因此成熟。」兒科醫生張傑指,鯁喉容易發生在孩子身上是因為他們的口腔肌肉尚未完全發展或是吞嚥時肌肉未能完全配合,「孩子一不留神,食物便會繞過正常進食的過程,跌進食道以外的地方,而氣管往往就是最常見的位置。」 進食時,除注意不要邊大笑邊進食和狼吞虎嚥外,亦要因應孩子的口肌發展及吞嚥能力給予恰當的食物。 粟米片加牛奶 屬高危食物 張傑表示,通常導致鯁喉意外的食物有兩類:一是魚骨這類引致創傷性的食物;另一類是糖果、花生、提子等會阻塞氣管的食物。一旦食物阻塞主氣道,有機會窒息致死;若阻塞其他氣道的分支,則會引起炎症。心樂言語及吞嚥治療中心資深言語治療師及言語發展顧問范霈宜亦提醒,父母為孩子處理食物時,除了因吞嚥粒狀食物時難以控制,須切成條狀外,一些混合質地的食物亦要小心,尤其是混和固體及液體的食物,例如粟米片加牛奶,孩子有可能咬粟米片…
閱讀全文
  • 0